当前第 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通知 > 计划科 > 正文

关于修订2012年版本科培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4-20来源: 教务处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校教〔201215

 

 

各学院:

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东南强校为目标,结合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以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科定位要求,经研究,现决定修订2012年版本科培养方案和要求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读指南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

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的具体要求详见“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二、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读指南

在制定出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后,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出修读指南。指南中应包含专业介绍、专业培养方案、方案解读、主要课程简介、学生在校四(五)年八(十)个学期的课程表、专业相关考试等封面由教务处统一设计。

三、其他事项

1.为便于公共基础必修课,特别是“思政课”,平衡安排各学期任务,在制订方案时这类课程的学期安排应尽量与2011级保持一致。

2.修订好的培养方案经教学院长签字后务必于330前报送教务处计划管理办公室,电子版培养方案可先暂不提交,待最后一稿完成后再提交。

 

附件:1.关于修订2012年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公共基础课及部分学科(技术)基础课学时、学分及开课对象一览表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1: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使我校在2012年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顺利进行,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东南强校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作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贡献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质量的价值导向,着力构建与教学研究型高校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高素质、多样化、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2.提高学分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柔性调节作用,继续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培养模式,注重协调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3.继续采取公共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构建基本相同的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大类平台课程,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按某一学科或相关学科设置学科基础课,拓宽专业口径,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第三阶段开始专业分流,学生根据特长及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方向,修习相关专业方向的课程。

4.注意做好培养方案具体内容的稳定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限定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要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动态,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层次结构合理、课程内容有所创新的课程体系。

二、基本思路

(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1.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应用、考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及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等每一个教学环节。

2.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动态,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科基础部分要注重课程的精练性和基础性。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要遵循课程内容知识之间合理衔接关系,并要注重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系统性。

3.要注重优化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要适当精简学时。

4.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尽量在课程设置上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二)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对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设计,统筹规划安排,体现综合性、整体性。要不断推进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共享率,提高办学效益。

2.不断强化基础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训练,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力度,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理工类应提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科经管类应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培养。

3.加大设计类课程在理工教育中的教学力度。积极开设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等选修课。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大赛,如全国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节能减排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

(三)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

1.在培养方案中应安排“学科导论”和“专家系列讲座”。

2.人文社科类专业都要开设“学科专业名著阅读”课(可列入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分专业后安排,分两学期完成,每学期2学分,共4学分。

3.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实施“本科生奖励学分管理实施办法”,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课内课外学习、科研与教学协调并进。

4.学校将把校选课程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文科学类、公共艺术类、经济管理类。以便学生的选课和学习需求。

5.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建议每个专业的学生参加机电工程训练。

三、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课程体系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本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求如下:

英语、体育、军事理论

政治理论课

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类、物理类、信息类、化学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1.必修课

 

 

 

 

 

 

 

专业限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选修课

人文科学类、公共艺术类、经济管理类

 

全校性选修课

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

 

3.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军事训练、思政原著导读和思政课实践等。

“思政课”实践等

 

 

 

 

 

 


 

4.毕业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学分和课程的总体安排与要求

1.总学分与总学时要求

各本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80学分(五年制本科控制在225学分)。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为140学分左右,集中性实践环节、毕业环节学分为40学分。各专业课堂内教学时数应控制在2350学时以内(五年制控制在3000学时以内)

2.学分与学时的关系

①一般课程每16学时为1学分;②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建筑设计、体育课、军事理论每24学时为1学分;③集中性实践环节和毕业环节一般1周为1学分;④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

3.学分分布与课程安排

1)公共基础课:理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分一般不少于60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学分一般不少于40学分。其中:

①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设置包括数学类课程、物理化学类课程和信息类课程等(课程学时和学分要求参见附录)。

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30学分):

思政课理论教学共11.5学分(其中形势与政策2学分);

大学英语共13学分(英语专业除外,艺术类专业只须修6.5学分);

体育共4学分;

军事理论共1.5学分。

2)学科基础课: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学分一般在40学分左右,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学分一般在50学分左右。其中包含“学科导论”1学分。

3)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理工类一般在35学分左右,人文社科类一般在40学分左右。其中“专家系列讲座”为1学分,作为专业选修课。

对专业选修课,各学院应按学院内所有专业的专业性质、方向建立专业选修模块,在学院内打通供学生选择。

4)全校性选修课:每位学生需在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文科科类、公共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中选修若干门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选6学分。具体所需要的类别由各学院各专业方向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选定。

5)集中性实践环节和毕业环节:学分为40学分(其中包含思政原著导读 2.5学分和“思政课”实践2学分)。

4、以下课程不列入按学分计算的课程范围,但学生必须取得合格成绩后才能准予毕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其他事项

1.培养方案的文本格式应依照学校颁布的格式编写。

2.学分分布安排应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进行,需变更时应报教务处批准。

3.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部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的名称应严格按照附录所列的课程名称书写,不得随意使用缩写词。其他课程的名称也应注意避免混乱和前后不一致,确保课程名称的规范、统一。


 

附件2

公共基础课及部分学科(技术)基础课学时、学分及开课对象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单位

适宜开课对象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校各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4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

32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32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2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形势与政策A

16

1.0

学生处

形势与政策B

16

1.0

学生处

 

思政原著导读

40

2.5

马克思主义学院

集中性实践环节

 

“思政课”实践

2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体育A

24

1.0

体育部

 

体育B

24

1.0

体育部

体育C

24

1.0

体育部

体育D

24

1.0

体育部

3

军事理论

36

1.5

军事教研室

军事训练

2

1.5

军事教研室

4

大学英语()

48

3.0

外语学院

除英语外其余各专业,艺术类只须修大学英语(一)及(二)

大学英语()

56

3.5

外语学院

大学英语()

56

3.5

外语学院

大学英语()

48

3.0

外语学院

数学类课程

5

高等数学A(上)

80

5.0

数计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类

高等数学A(中)

88

5.5

数计学院

高等数学A(下)

48

3.0

数计学院

高等数学B()

80

5.0

数计学院

除电气及信息工程类的其它理工各专业

高等数学B()

88

5.5

数计学院

高等数学C()

56

3.5

数计学院

社会学、经管类

高等数学C()

56

3.5

数计学院

高等数学D

56

3.5

数计学院

文科专业

线性代数

32

2.0

数计学院

理工及经管类各专业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48

3.0

数计学院

电气及信息工程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

3.0

数计学院

理工及经管类各专业

数学实验

16

1.0

数计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类专业

数值计算

32

2.0

数计学院

各专业根据需要选修

运筹与优化

48

3.0

数计学院

多元统计分析

48

3.0

数计学院

复变函数

32

2.0

数计学院

 

积分变换

24

1.5

数计学院

各专业根据需要选修

矢量分析与场论

16

1.0

数计学院

物理、化学类课程

6

大学物理()

48

3.0

物信学院

理工各专业必修

大学物理()

56

3.5

物信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上)

36

1.5

物信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下)

24

1.0

物信学院

7

普通化学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安全、资源勘查和采矿类

普通化学实验A

24

1.0

普通化学B

40

2.5

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类、装控类、土木工程类、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普通化学实验B

12

0.5

无机化学A(上)

48

3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无机化学A(下)

48

3

化学化工学院

无机基础化学实验

60

2.5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无机与分析化学B

56

3.5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制药类

无机与分析化学C

40

2.5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工程类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36

1.5

化工制药类、生物工程类

有机化学A(上)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有机化学A(下)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B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制药类、生物工程类

有机化学实验B

36

1.5

化工制药类

有机化学实验C

24

1.0

生物工程类

分析化学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分析化学实验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分析化学B

32

2.0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B

24

1.0

水分析化学

32

2.0

化学化工学院

给排水工程专业

水分析化学实验

24

1.0

物理化学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物理化学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B(上)

40

2.5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制药类

物理化学B(下)

32

2

物理化学实验B

24

1.0

物理化学C

64

4.0

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类

物理化学实验C

24

1

物理化学D(上)

40

2.5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工程类

物理化学D(下)

40

2.5

信息类课程

8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4024

2.0

数计学院

全校各专业(分级教学)

C语言

64(32)

4.0

数计学院

电子、电气、信息工程类、数学类、环资学院各专业

化学(基地)

Visual Basic

64(32)

4.0

数计学院

其它专业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64(32)

4.0

数计学院

文科类、管理类各专业

Java程序设计

16

1.0

数计学院

数学、应物、电子、土木专业

Delphi程序设计

16

1.0

数计学院

机械、电气、生工

计算机三级

16

16

 

1.0

数计学院

各专业选修

计算机应用技术

16

16

 

1.0

数计学院

文科、经管类专业

制图类课程

9

工程制图A(上)

56

3.5

机械学院

机制、材料成型、车辆工程

工程制图A(下)

56616

3.5

机械学院

工程制图B

40(20)

2.5

土木学院

土木学院

工程制图C(上)

40

2.5

机械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

工程制图C(下)

40410

2.5

机械学院

工程制图D

5628

3.5

机械学院

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类、化工与制药类、电气、安全工程紫金矿业

工程制图E

326

2

机械学院

物信学院各专业

画法几何

32

2

机械学院

土木学院

其他类课程

10

机械原理(双语)

645

4

机械学院

机制

材料成型、车辆工程

机械原理

565

3.5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

56

3.5

机械学院

机制、材料成型、车辆工程

机械设计基础

646

4.0

机械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 安全工程、部分电气专业方向

11

工程力学A

646

4.0

机械学院

建筑学、工程管理

工程力学B

486

3.0

机械学院

环安类、材料科学紫金矿业(请将这门课程安排在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前一个学期开课)

 

(QING

理论力学A

56

3.5

机械学院

机制、车辆工程、材料成型

理论力学B

48

3.0

机械学院

勘查、土木学院

理论力学C

32

2.0

机械学院

电气

材料力学A

646

4.0

机械学院

土木、水利、交通工程

材料力学B

486

3.0

机械学院

勘查

材料力学C

56

3.5

机械学院

机制、车辆工程、材料成型

材料力学D

32

2.0

机械学院

电气

装备力学基础()

32

2

机械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装备力学基础()

646

4

机械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材料力学实验

12

0.5

机械学院

机制、车辆工程、材料成型

理论力学实验

12

0.5

机械学院

机制、车辆工程、材料成型

12

电工学A()

48

3.0

电气学院

机制、车辆工程、材料成型、过程装备与控制、材料科学

电工学A()

48

3.0

电气学院

电工学实验A()

12

0.5

电气学院

电工学实验A()

24

1.0

电气学院

电工学B

48

3.0

电气学院

化工与制药类、水利水电、给排水、

安全工程、生物工程类

电工学实验B

12

0.5

电气学院

13

化工原理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与制药类

化工原理A()

48

3.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B(上)

40

2.5

化学化工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环安类、 生物工程类

化工原理B(下)

40

2.5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C

56

3.5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类

化工原理实验A(上)

24

1.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与制药类、

过程装备与控制

化工原理实验A(下)

24

1.0

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B(上)

24

1.0

化学化工学院

环安类、生物工程类

化工原理实验B(下)

12

0.5

化学化工学院

14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

24

1.5

图书馆

各专业根据需要选修

15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A

2

2.0

机电中心

除机制、材料成型、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外,其它工科类专业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B

3

3.0

机电中心

机制、材料成型、车辆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

机电工程训练A

2

2.0

机电中心

管理类专业

机电工程训练B

2

2.0

机电中心

理科类专业

机电工程训练C

1

1.0

机电中心

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

电气工程实践

2

2.0

机电中心

所有工科专业

加入收藏 打 印 关 闭